2019年9月20日,上海佳士得拍卖预展上有一对新制铁力木圆角柜,尺寸小巧可爱,材美工妍。
门芯板为瘿木,柜顶转角为圆,柜帽喷出,侧角显著,这是典型的明式圆角柜的样式。
区胜春(中国,1959年生)
铁梨木嵌瘿木
69×42×99 cm. (27 1/8 ×16 1/2 ×39 in.)
2019年作
关于圆角柜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北方地区大多称其为“面条柜”,苏州地区则称其为“大小头橱”,橱和柜是通用的,但在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橱和柜是有分别的。储物类的家具统称为庋具,庋是收纳的意思,庋具是储物的家具。宋人戴侗《六书故》中说:“今通以藏器之大为柜,次为匣,小为椟。”庋具中尺寸大,储物多的家具即是柜子。柜是简化字,原本是“匮”加木字偏旁,“匮”的本意是储存贵重物品的容器,山东沂南汉墓画像石就出现了柜的图像(图1),汉代的柜一般四面垂直,无帽顶,四足直接落地。
汉代的时候橱和柜有区别,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卷二》中谈到:“阁者,板格。以庋膳馐者,正是今之立柜。今吴人谓立柜为‘厨’者,原起于此,以其贮食物也,故谓之‘厨’。”“厨”通“橱”,早期的橱是在厨房里贮放食物的家具。汉代的橱有屋形橱顶,一般有两扇可以开启的门,辽宁辽阳棒台子屯东汉墓壁画中描绘有汉代橱的图像(图2),北宋《大宋重修广韵》中描述,“橱,帐也,似厨形也。”橱形似室内张挂的帷帐,如屋宇,早期的橱是厨房中贮存食物的家具。
图2 辽宁辽阳棒台子屯东汉墓壁画中的汉代橱
两晋时期出现了书橱,原本只用作于储存食物用的橱有了新的用途,晋《东宫旧事》记载:“皇太子初样,有柏书橱一,梓书橱一”。到了唐代,柜和橱依然不同,日本正仓院则还保留圣武天皇生前的遗物,主要是他的生活用具,在他去世后,皇后将他的遗物捐赠给了东大寺,捐赠时入库的献物账现在还保存着,所以我们可以得知当时这些物品当时的名称。其中有一件赤欟木御厨子(图3),有帽顶,而另一件玉虫厨子,其形正是如屋宇一般。正仓院中仓藏有一件赤漆密陀绘云兔柜子(图4),柜体四平,四足设在柜体外侧。1955年,西安出土了一件唐代的三彩瓷柜(图5),虽然是明器,但忠实于实用器而制作的,柜体是四平样式,没有柜帽。所以,唐代的柜和橱仍然属于两种不同形制的储物家具。
初唐李延寿在《南史·陆澄传》写道:“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史》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讽刺只会读书不会应用的人是两脚书橱。唐代白居易有一首长诗中写道,“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可见唐代的橱与柜都出现了专事贮存书籍的用途。从前文引述沈括的文字我们得知,宋人将“立柜”称之为“厨”,之所以在柜前加一个立字,这是因为之前的柜是矮型家具,宽度要大于高度,而宋代出现的一类所谓的立柜显然是改变了这样的状态,柜是“立”起来的,和橱一样。宋代的绘画上所见大多是橱,多为盝顶,柜顶削出四个倾斜的斜面,有两扇开启的小门,盝顶亦是对建筑屋顶或者帷帐的模仿,体现礼制观念,汉唐时期大多用作于小型箱匣。北宋出现了较大的盝顶家具,有两扇小门开启,显然已经属于橱的性质。北宋宋徽宗《文会图》(图6)、南宋佚名《蚕织图》(图7)、刘松年《唐五学士图》(图8)都描绘有出现这样的橱。
宋代还出现了书橱中设抽屉的做法,宋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昔李仁甫为《长编》做木厨十枚,每厨作抽替二十枚,每替以甲子志之”。在橱中设抽屉,这是北宋橱柜家具制作的新突破。元代沿用宋制,甚至在明初期依然没有改变,明代洪武辛亥年刊本《魁本对相四言杂字》,用木刻版画分别表现了橱与柜(图9),柜的形象和汉唐时期近似,而厨的样子和宋代是相似的,盝顶,设两扇小门。明代初年下葬的朱檀墓中未出现橱柜,只有放置在台案上的衣箱。汉唐至明初期,衣物一般放在箱、箧、笥、笈等庋具中,尚未出现存放衣物用的橱柜。
由于黄花梨等硬木材料的大量使用,木工工具的进一步完善,经济和社会诸多因素的作用之下,晚明出现了中国古代家具制作新的高峰,出现了许多新的家具样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代蒙学图书《新编相对四言》,大致是1506年后刊本(图10),所列的橱是一只四抹门圆角柜的样子,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明式圆角柜图像,而柜的形态依然是延续汉唐时期的样子。
仇英创作于1542年至1545年的《清明上河图》(图11,图12)描绘的是明代苏州的景象,画中多次出现了四抹门圆角柜(橱)。而成书于1607年的《三才图会》中所绘制的橱样(图13),有四门和两门两种圆角柜,都是四抹门式。
明晚期还出现了圆角柜柜门用独板的例子,卒于1589年的潘允徵,其墓葬中出土的一对圆角柜明器,其柜门即是独板(图14,图15)。明式方角柜有明代实物传世,北京故宫藏有一对万历年款的方角药柜。
橱至少在明正德年以后,出现了明式圆角柜的形制,有柜帽,柜顶转角为圆,侧角明显,设两扇柜门,门四抹,这种样式的圆角柜一直持续到清早期。上海潘允徵墓出土的柜门独板式的圆角柜是四抹门圆角柜的演进样式,出现的时代不晚于万历年间。柜至少在明嘉靖年以前,大多一直延续早期柜子的形制,明晚期开始出现明式方角柜。值得注意的是,《三才图会》所绘制的圆角柜,书中刊为“匮”,匮通柜,而差不多同时期成书于万历年间的增编版《鲁班经匠家镜》所列“衣橱样式”,其造法也是圆角柜式,所以橱与柜的名称在此时已经混用,没有区别。但早期橱柜所指向的不同样式依然被延续下来了。明式柜类从构造方式而言分两大类,一种是圆角柜,有柜帽,其更多是延续早期橱类家具的做法:另一种是方角柜,无柜帽,更多的是继承早期柜类家具的特征。
参考书目:
《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著 三联出版社
《传薪——中国古代家具研究》陈增弼著 故宫出版社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
《明清家具鉴定》王正书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 邓彬,湖南人。
撰文|邓彬
编辑|程香
图片来源:佳士得、区氏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