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品荟》
1
2016年翡春号
2
2015年金秋号
3
2015年翡春号
4
2014年银冬号
5
2014年金秋号
6
2014年首刊
荟萃万千艺术精品,讲述指尖上的行当

轿子:慢景致里有乾坤

“行到前门门未启,轿中安坐吃槟榔。”读清朝文人王渔洋的这句诗,仿佛回到了那个闲适安逸的年代,文人雅士坐着轿子,在慢慢悠悠的路程中偶尔揭开帷子,瞧一瞧路边的风景,无车马劳顿之苦,有安稳舒适之乐。——题记

 

会制作轿子的手艺人少之甚少

轿子,这种中国人曾经依赖了上千年的出行工具,如今已经愈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会制作轿子的手艺人更是少之甚少,这项技艺也逐渐没落,面临失传的危险。

一顶轿子做了三十年

浙江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宁海工匠制作的万工轿

过去的人家做轿子,多是把工匠请到家里来,不限工期,慢慢做。那是一份来自时间深处的用心与工稳,以缓慢的姿态,精心慢运。这精雕细琢的典范就是浙江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代宁海工匠制作的万工轿。它通体采用金箔装饰,以透雕、浮雕、镂雕等技法,雕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西厢记》中的250多个人物,40条龙,80只凤,就连底座的四角也各饰以“菩贤白象”“文殊狮子”“祥瑞麒麟”“平等兕牛”的纹样,可谓“逢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这顶花轿长1.5米,高达2.75米,400多个部件完全依靠榫卯结构插接,可拆可卸,不用一枚钉子。制作这样一顶轿子,一个工人至少要花费30年才能完工。

轿子里的慢功夫

这个轿子的结构示意图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耗费大量心血,反反复复参考故宫博物院中乾隆朝皇后凤舆的大致造型,再细细揣摩轿厢、横杠、扁担等部件的长度和彼此间的比例关系才制成

当代,如何才能真实地还原一顶八抬大轿呢?尽管有古画、砖雕可以参考,但实际轿身的各种比例关系,却没有样本可循,尺寸的把握,也缺乏可供参考的数据,这就要采用最传统的方式:先按比例画一个大样,计算出轿身的长宽之后,再算出两主杆的长度,确定了主杆,就意味着大体框架基本形成。至于横杆,若是8人抬,就得按照轿夫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平面数,若是16人抬,轿杆摆开之后的长度还需要重新设定。

这是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皇朝礼器图式》仿制的皇后凤舆,也就是皇后大婚时乘坐的花轿。轿身装饰着各种造型的龙凤图案,在轿厢里还放置着御笔“龙”字轴。天子位尊,即便是大喜的日子,也不会亲自到女家迎娶皇后,这“龙”字轴就成了皇帝的化身,在凤舆内陪伴新娘

表面上看,轿子的结构并不复杂。一个木架子,加上长方体立柜,留个空挡做门,两侧分别穿入横杠,杠端各扎上短扁担,再用布料给轿顶、轿门和立柜三面做装饰,一顶轿子就算完工了。但是别看轿子不起眼,做轿子可是个精细活。测算的数据一旦有误,将来具体施工时,零部件咬合不准、高低不平就会影响到轿子的舒服度,甚至安全性。

一个木架子,加上长方体立柜,留个空挡做门,两侧分别穿入横杠,杠端各扎上短扁担,再用布料给轿顶、轿门和立柜三面做装饰,一顶轿子就算完工了

按传统工艺,轿身为榫卯结构,通体不用一枚铁钉,那如何保证这木头搭起来的空间经得住长年累月的颠簸呢?首先要横杠够分量,最好用坚硬的枣木制作,杠的两头做成圆锥形,每端打一个扁形孔,短扁担穿进孔里,供人肩扛。此外,不仅横杠要重,就连做架子的木料也要尽量选最重的,因为轿厢和坐在轿厢里面的人的重量全部靠架子来承担,只有用质地厚重密实的木料,才能摆正乘轿的安全。与之相反,为了减轻轿夫的负重,轿厢的材料确实越轻越好。

 

在轿子里,无车马劳顿之苦,有安稳舒适之乐

一走几晃悠的轿子,在历史的风烟中已慢慢走过千年。它之所以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宠爱,是因为坐在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里,无车马劳顿之苦,有安稳舒适之乐。苏轼的“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陆游的“美睡付肩舆”,都不由得让人对那种坐在轿子里闭目养神的悠然生活心怀向往。

© 区氏家具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109408号 红木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