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品荟》
1
2016年翡春号
2
2015年金秋号
3
2015年翡春号
4
2014年银冬号
5
2014年金秋号
6
2014年首刊
荟萃万千艺术精品,讲述指尖上的行当

榫卯结构之美

榫卯结构隐藏在家具内部,却没能隐藏住它的美。作为一种极具力学美的连接件,榫卯通过顺纹出榫、斜面接合、榫卯互吃、构件相错等做法,合理地将承受的力化解,家具越用反而越坚固,著名古典家具修复专家王秀林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亲自制作的、以榫卯结构连接的凳子从十几米的楼层抛下,凳子只磕了个角,其他完好无损,可见榫卯结构的抗震、解力性能之好。
榫卯工艺因为不上胶,不打钉,非常易拆装。如一件官帽椅,区氏臻品熟练的工匠,可以只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将其完全拆开或者重新组装起来。

红木家具的榫卯结构多种多样,本期《臻品荟》通过实拍部分区氏臻品亲做的榫卯构件,让读者更近距离地感受榫卯结构之美。

抱肩榫

抱肩榫一般用于有束腰的家具中,用于腿足与面板、腿足与束腰、腿足与腿足之间的连接。腿足的上端,做出两个相互垂直但不连接的半榫头,在与束腰相接的部位,做出45度角的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

挂肩榫

挂肩榫是一种酷似抱肩榫的结构,从外表看,它和抱肩榫的位置、形式完全相同,其中除保留抱肩榫的结构外,又在榫头的两个外面的下部各做一竖挂销,挂销的外面要比里面宽,在牙板内侧,也要做出与挂销大小形状相同的通槽,组装时,将牙板的通槽对准挂销按下去,使腿和牙板斜肩合严。

格肩榫

格肩榫是一横材与竖材的结合,是在横材两端做出榫头,在榫头的外侧做出45度等边三角形斜肩,三角形斜肩紧贴榫头,在竖材上凿出榫窝,并在外侧开出与榫头三角形斜肩相等的豁口,正好与榫头上的斜肩拍合。

楔钉榫

楔钉榫多用于圈椅的弧形椅圈。为了使接口坚实牢固,要把两个圆材的一头各做出长度相等的半圆,在半圆外的顶端做出榫舌,再把两个半圆平面的后部与横切面相交的转角处开出与半圆平面齐平的横槽,然后把两材依平面对插,使两材上下左右都不能活动,但却能向相反的方向拉开,于是,又在两材合缝处开一方孔,将一方形木楔钉进去,使接口处既不会左右晃动,又不会向两边拉出,达到了坚实牢固的目的。

生漆工艺:传统工艺最后的坚持

就像食物越天然越少加工就越健康环保越美味一样,红木家具最后一道工序上漆或打蜡,使用的漆、蜡越天然,家具就越绿色环保。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使用一些透明漆,这些漆虽然大多数也健康环保,工艺更是方便简单,但是这样生产出来的红木家具,总觉得缺少一股温雅的韵味,少了一份让人细细把玩的魔力。

区氏臻品却坚持使用最天然的生漆、最传统的生漆工艺来完成红木家具最后一道工序。传统的生漆工艺看似古老落伍,但是纵观从明清时代流传至今保存完好、甚至越发温润光滑的古典家具,就不得不感慨古人留给我们的老工艺是如此伟大。为了让读者更了解家具中古老的工艺,本期《臻品荟》带您走入生漆工艺的世界。

上了生漆后的紫檀工艺品

生漆:大自然的回馈

生漆,亦称大漆和国漆,是从漆树上采集到的神奇液体,它具有耐酸碱、耐高温、耐有机溶剂、耐磨、耐油污、天然环保等特点。漆树主要生长于中国甘肃南部至山东一线地区,其中以陕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五省最多,这些地区的环境非常适于漆树的成长,区氏臻品使用的生漆就来自于陕西汉中和安康。

陈复林,陕西安康人,区氏臻品的生漆供应商。作为一个曾经的漆农,他为我们一一道来生漆的采集过程:“每年夏至至白露,是我们漆农上山采漆的时间。早上5点我们带着漆篮、蚌壳上山,找到合适采集的漆树,麻利迅速地割口、脱毛壳、安枧(用蚌壳插在割口下方三公分装漆),这个过程一般不超过5分钟。当割开漆树十分钟之后,漆从割破的树皮中慢慢渗出来,流量非常少,我们常常一个早上要走几十里山路,找寻可割漆的漆树,到了下午收漆,最好的时候,一天也不过能收到1.5公斤生漆,一般也就1.2公斤左右。而且一棵漆树,割过一刀后要隔10—15天才能割第二刀,过于频繁割漆,一个是漆树不容易缓过来,另一个是生漆中酚的含量也会降低,漆的质量下降。通常一年下来,汉中的漆树一共可以割5刀左右,安康因为雨水更充足,生长快,一年可以割上7刀左右。”在与陈复林的交谈中,足见生漆的产量之低和价值之珍贵。


好生漆为谷黄色,而且生漆静置一段时间,会自动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为黑油面,中层为黄色,底层为粉色

“我们供给区氏臻品的是漆农采集到的最好的生漆。秋冬季节,给区氏臻品的是汉中产的生漆,因为秋冬天气干燥,汉中生漆亮度好、漆酸香味浓、干燥快;春夏季节因为湿度高,则用安康产的生漆,其漆酚含量高,酸香味淡、光亮度好、干燥慢,稳定。”陈复林补充。

好生漆为谷黄色

怎样检测生漆是纯天然还是化学加工过的?对生漆深有研究的区氏臻品总经理区锦泽也给我们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检验方法:一看二闻三煎四试。看,就是看生漆色泽,好生漆为谷黄色,而且生漆静置一段时间,会自动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为黑油面,中层为黄色,底层为粉色;好生漆中有大量的如米星一般的小白点(为漆酶),加工过的没有。闻,就是闻味道,生漆有酸香味,一般酚含量65%以上的生漆味道很浓,加工后的生漆没有酸香味。煎,是将生漆放入煎盘上称够10g,用酒精灯将生漆加热,好生漆先起大泡再起小泡,煎至烟清泡散,漆不粘盘,加工过的生漆只起小泡,不散泡,漆粘盘。试,是将生漆涂至日光灯管干燥后,用手指甲刮不掉,亮度好的是好漆,加工过的生漆一刮就掉。区氏臻品采用的生漆,就是通过这样层层标准检测后,在源头就把好质量关。

生漆工艺:工匠的修心之艺

有了好生漆,区氏臻品当然要配上最优秀的工匠,采用最好的工艺,才不枉生漆的稀少珍贵。区氏臻品早年为了做好生漆工艺,可谓走遍了大江南北,遍寻民间工匠艺人探讨生漆工艺,还大量收集与生漆工艺有关的书籍和以生漆工艺制作的古家具,通过多年潜心研究,终于掌握这项古老却经典传世的技艺,让红木家具散发传世之美。

刮灰上漆

用髹漆工具不断打磨擦拭后的家具光泽度和细腻度都会比没有打磨擦拭过的好很多

像区氏臻品采用生漆技艺做出一件工艺品或家具,从设计、底胎制作、制漆装饰,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少则3个月多则好几年。仅进行生漆底胎制作这一项就要经过封固、底灰、裱布、刮灰、水磨等十几道工序,还要经历髹漆、打磨、推光等近三十道工序,才能制作好一面能用来装饰的面板,再采用研磨彩绘、堆漆、彰髹(变涂)、描绘、镶嵌等系列技艺进行装饰。这些工艺用时漫长,也是考验工匠技艺和耐心的阶段。一件漆艺作品的成功可以说是天成一半,人成一半,生漆对温度、湿度极度挑剔,只有经验丰富的漆艺师才能在“刚刚好”的时候决定这一道工序是否完成。

区氏臻品工匠正在髹漆

区氏臻品的漆房,严格控制温湿度和光度

通常,髹漆工艺适用于紫檀、酸枝等油性高的材质,并且需要在温度20-40℃,相对湿度在75%以上条件下才能干燥成膜。上漆对家具打磨精细度更是一道严格的检验,如果家具打磨不光滑、木眼没有填平、有毛刺等瑕疵都将在上漆后暴露无遗。而区氏臻品严格遵守上漆的传统工艺,除了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在打磨上漆环节,更是将经过打磨的家具,在上漆前和上漆的过程中用不同型号的砂纸以及钢丝棉再次进行精细打磨,将家具表面打磨光洁,保证无工具痕迹、油污、胶迹等,之后还仔细清除研磨木粉,以利于漆料向木材组织内渗入,防止木纹变黑而形成污秽涂饰。这个过程一般都需要经过6-9道不等的“上漆、打磨,再上漆、打磨”工序,要做到木材纹理自然而绚丽,且家具表面平整光洁,色泽温润晶莹才算合格。经过这样的生漆工艺,区氏臻品生产的红木家具色泽光鲜、木韵温润、高雅大方,并且经久耐用,越磨越亮,确保了红木家具的上乘品质。

“以前我们采漆的时候,通常都是让漆树休息一两年再割,现在可以让它们休息五年了,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是漆树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坏处是这也证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红木家具企业使用方便的化学漆,生漆的需求量才没有那么高,中国传统的生漆工艺正在逐渐没落,这是非常让人心痛的事情。”这种担忧是像陈复林这些从事古老行业的手艺人的担忧,但是,我们也庆幸,还有像区氏臻品这样勿忘初心、做最后坚持的品牌,用实际行动捍卫传统工艺的传承,也希望这样的红木家具企业越来越多。

区根荣:善于思、精于变

《易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事情发展到极点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些变化来求得通达。今天,在很多人看来,区氏家具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艺术造诣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然而这些成就,在“区厂”区根荣眼中,还不够。他是这么说的:“到今天,红木家具还有很多优点特色没有被人发现。所以我们更不能就此满足,现在或者未来,在设计上、在制造上要多去思考,有所变化,真正将红木家具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完美展现。”
稍微改变,红木家具更美

区根荣与区氏臻品总经理区锦泽以及同事们在沙溪店开业典礼上合影

区根荣,区氏臻品资历最老的员工之一,现为厂长和设计师。过去的28年来,他与区氏臻品一同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享受过快速发展的喜悦,慢慢成长为经验丰富、能够独当一面的“左右手”。在区氏臻品的飞跃发展中,区根荣所带领的团队功不可没。

“红木家具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哪怕你在一个小细节上做改动,比如雕刻、榫卯、镶嵌等,都会给整款家具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了,这些改动不能乱来,要有依有据。”区根荣继续说道,“现代人对于家居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比较传统古老的东西要不要用,还是择优选用,以及家具舒适感等种种问题,这些都需要老板、设计师共同去研究讨论。”

其实,现在也有很多的红木人奔走相告,希望红木家具能够创新,能够更时尚些。如果只是一味地复制、仿造明清家具,那么在市场上流通的就只是仿品。但是,如果设计师们能够积极思变求新,做出与众不同的家具,相信将会有更多产品成为臻品、藏品,“问题是,真正做起来的企业、设计师不多。”

从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到现代化机械设备,区根荣一路在学习,也一路在创新。他说,能够把红木家具做好,得到客户的肯定,就已经很满足了。
红木家具的思虑

区根荣在俯首画图

在区氏臻品,区根荣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设计师。对红木家具的深切认识,对传统工艺及技法的灵巧运用,让他在红木世界中更加得心应手。由他与区氏臻品董事长区胜春参与设计及监制的区氏家具,包括《小叶紫檀嵌百宝花卉九扇地座屏》、《小叶紫檀云蝠纹套装》、《檀香紫檀嵌百宝牡丹图宝座》等作品也在各大展会及评选中屡获好评。

现在,他关注的话题更多的是家具设计。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发酵,发展到现在,红木家具成为家居行业当之无愧的焦点。而与此同时,红木家具的革新也引发业界的高度重视,如何使红木家具融入现代家居,如何做出特色。他坦言,实际上很多的家具并没有在风格上做更多地突破,而是在对形制及装饰工艺上有了些创新。比如区氏臻品就在装饰上进行了尝试,把百宝嵌工艺发挥到了极致。这种以象牙、碧玉、青光石、珊瑚等百宝玉石镶嵌于家具的工艺,使本就精巧的区氏家具更具艺术美感。

区根荣设计的曲线型构件,是众多家具部件的样板

“受当时社会影响,明清家具讲究地位与尊严,但放在今天,可能就不太适用。现代人更加强调的是舒适、气派与实用。所以我在设计家具的时候也会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保留红木家具的高雅神韵基础上,在线条、比例上做些小改动,如官帽椅的搭脑线条、圈椅的扶手线条、桌案的腿足比例等等。这些都是会留下真实的痕迹,如果你仔细看我们的产品,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他说。

另外的问题是,红木家具创新不尽如人意。现在市场上很多家具只是简单的元素堆积,没有更多地去考虑是否合适这样的问题。“现在市场竞争就已经这么激烈,如果企业还不变,产品还不变的话,原本建立的优势很快就会消失。”如今在区根荣看来,做好创新研发,减少耗损和误差,生产出最优产品则是他和他的团队必须要不断攻破的难关。

善于思、精于变,是红木家具长远发展的根本,亦是区根荣为之努力的东西。

藤编软屉的柔与韧

软屉,指家具中凳面、椅面,榻面等采用藤篾编成的面子,是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具构件形式。晋代史作家常璩在其所著《华阳国志》记载:“三国时,蜀有汉原工匠马氏,以山藤泡而亮之,细雨密绕之为成形,以土法熏蒸色呈金黄,形似龙榻。初为自娱之用,后邻人知之,认为巧,纷纷钱币贷之,随入市为业”。由此推断,在我国,藤编起源至今最少已千年。软屉随着家具的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清家具软屉工艺细如丝织,紧密坚实,有的还穿织成各种花纹,可用百年而不坏。

软屉透气松软,可以缓解疲劳,对人体有很大好处,这也是软屉在明清高档家具中大规模采用的原因。但由于藤编软屉相对于木板不耐长期使用,到了现代,很多红木家具都不再采用,会编藤的细藤工也越来越少,这一传统工艺也有了逐渐没落的迹象。

软屉用细藤穿织成各种花纹

稍稍留意一下区氏臻品展厅的家具,您会发现,区氏臻品制作的很多明式风格、苏作风格的家具,大量采用了软屉,可以说区氏臻品很好地保留和传承了这项传统的藤编工艺。

软屉的柔软

藤编工艺最传统的是苏工手工编藤,是江南地区的主要造法,因此也沾上了江南水乡柔软温和的品性。藤一般生长于热带,岁月经年,日渐老去的藤极为坚韧,但劈成丝后又很柔软,在手艺人指间缠绕盘旋,百转千回。软屉一般分为两层,下层为棕屉,上层为藤面。藤面由细藤、竹面和其他丝线做成,藤的宽度根据家具的不同一般有1.5mm、1.75mm,2mm、2.5mm四种规格。藤面有直编或者对角编两种编法,但都需要保证每一根藤都要笔直,并且藤与藤之间的间隙都分布均匀,这样编织出来的藤面又细又密,纹理丰富多变,有着水波样的暗纹,整个藤面透气平滑、柔软舒适、美观文雅。

软屉藤面下是棕面,是主要受力面

软屉的坚韧

有些客户刚接触区氏臻品的软屉家具时,常常不敢用力坐上去,怕把软屉给坐坏了,这种担忧大可不必。软屉的下层是棕面,棕面起着保护藤面和辅助藤面承重的作用。棕藤编织的方法就是在木材框的内边缘有序打眼,先用湿棕绳(棕绳数量一般3到8根,数量多韧性强一些)在框内穿成网,棕绳网干燥收缩后绷紧成底。其次,软屉的工艺还体现在打屉眼上,屉眼排列不是直的,而是左右成“之”字形排列,这是从力学角度考虑的有效分散承重力。

拉藤工艺

拉藤工艺

软屉家具使用时主要受力部分均由下面棕面承受,但是一件好的软屉家具会通过合理的造型与工艺,将承受力分散至其他部位。以区氏臻品制作的禅椅为例,其不仅在形式上实现了文人们所追求的俊雅、挺拔、疏朗、空灵的视觉美感,而且还巧妙地完成了荷载力的传递。坐者所产生的荷载力先由禅椅座面软屉传递到边抹,再由边抹传递到腿足。这一传递过程决定了腿足、边抹、管脚枨、扶手为承重性构建,罗锅枨、矮老、牙板为辅助性构件,还决定了禅椅用材的基本比例关系,因此一件造型比例合理的禅椅,其软屉是非常耐用的。软屉相对于一些现代家具中的布艺、皮革家具,使用寿命是比较长的,而且藤面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老化后,会更古朴、自然、漂亮。

区氏臻品制作的禅椅大量采用软屉

软屉的珍贵

有的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动辄就问坐面是不是独板,认为独板硬屉好,还有的消费者认为自己买的是红木家具,当然全红木的最好了,这类消费者关心的重点是木材,而不是家具以及蕴含在家具中的艺术和美学。

软屉与苏式家具是非常相得益彰的,它很好地表现出了苏式家具的柔美文雅,简练秀气,而且它的价值并不比硬屉家具低。藤编是一项非常耗时耗力的工艺,手工耗时较大,人工很高。像用在罗汉床上那么大一块的藤面,对藤编艺人来说,就是一项大工程了,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像区氏臻品有些客户要求将一些硬屉换成软屉,都会另外加钱,可见,好的软屉,比一块红木板材还要贵。

区氏臻品采用软屉做成的杌凳

然而软屉虽好,但现在却越来越少艺人在做这项工艺。在苏州,有些手工艺人编一天的藤,却赚不了多少钱,所以年轻人都不肯学,而会藤编的老手艺人渐渐老去。如今,藤编被挤在时光一角,不复当年风光,藤编的未来堪忧。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作为一种老工艺,藤编依然还有市场,并且加入了很多年轻的购买者;另外,还有很多像区氏臻品这样非常注重传统工艺的企业传承这些技艺,并用一己之力将这些工艺推广传播,让更多人认识这些工艺、了解这些工艺。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还有这么多人为之努力,昔日的编织文化,昔日工匠指尖的韵律,还将在这个时代传播和流转。

所有事物都应该被温柔地对待,手艺也是一样,藤编也该如此。

雍正三美——鼻烟壶鉴赏笔记

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会长

全联中国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全联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会长
 

不是雍正皇帝拥有的美人,也不是雍正皇帝瞩目的美人,更不是雍正时期家喻户晓的美人。

本文所称雍正三美,是指我收藏的三个鼻烟壶。

与雍正皇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与雍正时代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与雍正时期瓷器艺术成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与雍正时期艺术鉴赏风俗风气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豇豆红釉瓶式鼻烟壶

风度、典雅、色调宜人。

追根溯源,豇豆红瓷器的烧造应在康熙晚年,与当时非常有名的郎窑红并列伯仲。豇豆红因其釉色如豇豆皮色而得名,还有非常美丽的别号美人醉和桃花片等。豇豆红的烧制虽几乎贯穿于整个清三代,但清三代有关豇豆红鼻烟壶的记载却很少,保留到今天的豇豆红鼻烟壶更是凤毛麟角。

本人所藏的这个豇豆红鼻烟壶,是唐山的一个朋友赠送的,发色和色变都和经典的豇豆红有差距,与壶友反复把玩切磋,认定断代为雍正晚期更为准确。

窑变釉梅瓶式鼻烟壶

稳重、端庄、深邃迷人。

那蓝褐相间交相融流的釉色,如瀑布飞流千尺,让人们在静静地欣赏中能听出自然界的交响。窑变釉创烧于雍正朝,以其釉色的变化无常而著名,偶然意外怪异无双的艺术效果,给人们的艺术欣赏增加了无穷无尽的魅力和想象。

本人此藏来自市场,是北京地区建筑工地所出土的古董精品之一。将军罐式造型,勺盖俱全,业内专家非常神秘的告知曰:雍正本朝窑变釉鼻烟壶的典型器。

钧釉直筒式鼻烟壶

小巧、灵秀、活泼可人。

那蓝色的水珠,那绿色的水珠,那紫色的水珠,仿佛当代艺术大师的水粉画或油画,不由人不随着画面的色彩而遐想:蓝色的葡萄清纯欲滴,绿色的葡萄春深似海,紫色的葡萄飘渺若霭。炉钧釉创烧于雍正年间,釉色红蓝相间,釉面流淌感大。

本人此藏也是来自市场,也是源自北京建筑工地的出土物,盖已不在,勺还堵嵌在壶口里侧,没有弄出,还不知此勺的制作材料是象牙?是鹿角?是金属?细观其釉,绝没有雍正时期炉钧釉色变化的大紫大蓝,更没有雍正时期炉钧釉色流淌的大起大落,小巧、灵秀、细腻是其釉色变化和釉色流淌的主要特点,由此推断,它不是雍正本朝的东西,应在乾隆晚期,甚至乾隆晚期之后。

说雍正三美,不是说他们的造型美,尽管每一只鼻烟壶都有他显示美妙的造型。

说雍正三美,不是说他们的来历美,尽管每一只鼻烟壶都有他曲折美妙的故事。

说雍正三美,笔者在本文中关注的主要是他们的颜色美或釉色美。

三只鼻烟壶摆放在一起,其颜色美、釉色美的特点更显得突出。

都是颜色釉范畴。颜色釉又称单色釉。康雍乾三朝把单色釉瓷器的烧造技艺推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峰。而豇豆红、窑变釉、炉钧釉又可以称为这座单色釉高峰中的佼佼者。

正因为此,本文所言的这三只鼻烟壶称其为雍正三美当不为过。

豇豆红虽创烧于康熙时期,但雍正时期也在延续烧制,且本人之藏壶断代又恰恰在雍正时期。

窑变釉、炉钧釉都创烧在雍正朝。本人藏窑变釉鼻烟壶就是本朝的产物。

本人藏炉钧釉鼻烟壶虽晚于雍正时期,但炉钧釉诞生于雍正朝,其烧制的根源寻来寻去也还是离不开雍正。

研究雍正三美,才发现雍正三美的釉色本质都属于窑变釉范畴。

都没有预期的统一、一致。都不是呆板的千篇一律。同一个品种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东西,绝没有重复可言。

正如稗史汇编所述: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变是雍正三美的核心原因,也是雍正三美的关键所在。

说到此处再观雍正三美,便觉得三美之所以美,恰恰在于装扮他们的釉色都有着变化跳动的节奏和旋律,动感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豇豆红烟壶——争相怒放的粉红色的珊瑚红花色宜人。

窑变釉烟壶——飞流直下的蓝褐色火焰瀑布撩人心脾。

炉钧釉烟壶——阳光下跃动的紫蓝绿水珠铺就的葡萄之海跃无边际。

动感之美会给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任你睹物思人海阔天空。任你信马由缰奔腾万里。任你夜阑更深畅游星海。

你可以想像出成千上万个豇豆红,美人醉,个个都会媚态楚楚,动人心脾。

你可以想像出成千上万个窑变釉,瀑布的世界,个个都会波澜壮阔,空谷轰鸣。

你可以想象出成千上万个葡萄之海,烟波渺渺,如诗如画,如醉如痴。

象是有魔术师上手操纵:

粉红色的珊瑚花不间断地从壶身涌出,越涌越多,涌在无际的思绪里,涌在无边的梦里。
蓝褐色的瀑布声在壶身鸣响,越响越大,响在无际的感慨里,响在无边的赞语里。

紫绿色的葡萄海从壶身漫延,越延越远,蔓延在视觉难达的时空里,蔓延在包容万千的心胸里。

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之大,令无数个艺术大师都拍案叫奇都自愧不如。

雍正三美真所谓以小见大、以小胜大的艺术经典之作。

三美对比,各自的特色更加突出。

豇豆红的基调——粉红。

窑变釉的基调——褐蓝。

炉钧釉的基调——绿紫。

粉红之美更显得鲜艳。褐蓝之美更显得深沉。绿紫之美更显得悠闲。

于是我们从三美的对比之中更加形象地理解了对比手法在鼻烟壶赏玩之中的强烈效果。在对比中赏玩,理解会更深刻,感觉会更真切,想象会更遐远。

啊,这三个金属釉料缔造的娇女。

这三个金属釉料在高岭土坯胎上浓妆淡抹的娇女。

这三个金属釉料在熊熊火焰中涅槃的娇女。

不是大自然的尤物胜似大自然的尤物。

是人类智慧与大自然魔力天衣无缝的高度默契高度和谐高度统一。

是我国瓷器发展史在雍正时期的一个惊叹号。

是浩如烟海的鼻烟壶档案中让人春心激荡的光彩一页。

紫瑞凝祥 逸古藏玩 ——留余斋紫檀家具藏珍精品赏析

时至今日,紫檀家具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姿态,而是成为了各大拍卖场上的“常客”。近年来,它的身价扶摇直上,不断刷新中国古董家具的世界纪录。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知名拍卖公司相继推出紫檀家具专场,引发极高的关注度,在业界反响热烈。其中去年秋拍中国嘉德推出的“紫瑞凝祥——留余斋紫檀家具藏珍”,展出了留余斋主人黄定中先生收藏的16件紫檀家具珍品,部分拍品被“抢”至高价成交,成为业界一时佳话。本期笔者收集、整理了该专场的相关拍品信息及图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紫檀夹头榫带托泥翘头小案

(1)拍品信息:

尺寸:高 11.5cm;宽 38.5cm;深 17cm

创作年代:明晚期

成交价: RMB 782,000

(2)拍品点评:

此件翘头小案通体以紫檀料为材,独板案面,两端嵌入小翘头,灵动飞扬。四边底端压窄平线,下接牙板,牙头锼出卷云纹饰,边缘起线,线条优美顺畅。腿足起灯草线,以夹头榫纳入案面,足端承托泥,腿足间绦环板透雕如意云纹。

翘头案虽尺幅不大,但榫卯严谨考究,标准明式做法,造型秀美悦目,朴质简练,平淡耐看。此案历经多年传承,保存完好,包浆浓郁,尽收文人生活意蕴。

二、紫檀有束腰展腿雕龙纹带托泥方几

(1)拍品信息:

尺寸:高 85cm;宽 43cm;深 43cm

创作年代:清乾隆

成交价:RMB 3,220,000

(2)拍品点评:

此件紫檀方几,纹饰尊贵,细节丰富,刨除繁俗,为宫廷瑰器。几面以格角攒框装板芯,高束腰施以透雕,其间祥云翻卷,若随风动。托腮光素未施雕刻,牙板则以精琢浑厚的刀法铲地雕出双龙戏珠纹,展腿上部龙身隐现祥云间。直腿下承方形带龟角托泥。方几造型威严厚重,起承转合间表现出浓郁的时代风貌和皇家气韵,属乾隆年间宫廷御用的家具精品。

三、紫檀万寿锦地嵌百宝大挂屏

(1)拍品信息:

尺寸:高 79.5cm;宽 141cm

创作年代:清乾隆

成交价:RMB 10,925,000

(2)拍品点评:

此挂屏在棕色披麻髹漆的板底之上,用数以万计细若发丝的紫檀木条以万字纹为单元入榫拼成“万寿锦”,工艺超群。中间的紫檀镂花高低台座上置有鎏金珐琅三足鼎式炉以及珐琅长颈花觚。右上方的紫檀镂花束腰台座上之白玉盘里分别盛有青玉佛手、青玉寿桃以及象牙核桃,右下方的紫檀镂花台座上置有松鹤玉石山子摆件。左侧下方的两件根雕黄杨随形台座上分别置有青玉葵花六瓣洗以及青玉叶形盘,左侧上方的紫檀镂花束腰台座上置有青铜蝉披狮耳壶。此外还有一件镂花束腰高几也以紫檀木所制,上面放置着一件充满雅趣的珐琅彩仿哥窑六连瓶。集镶嵌、鎏金、珐琅彩、铸铜、拼攒、雕刻于一身,集盛世清宫工艺大成,所耗工时难以估量。配上雕饰工整得紫檀边框及两件皇庭风格的鎏金挂扣,整体所展现的雍容华贵、景极工丽等气质均昭示着帝宫之相,真可谓“盖以人力尽地利,补天工”。

四、紫檀有束腰展腿式马蹄足拐子纹长方画桌

(1)拍品信息:

尺寸:高 88cm;宽 114.5cm;深 68cm

创作年代:清雍正

估价:单位RMB 3,300,000 — 3,800,000

(2)拍品点评:

典型的苏式风格清宫紫檀器,做工工整,精选用料,装饰典雅。桌面三拼,边抹素混面,出明榫。牙板纹饰多样,中心为宝珠纹,牙角雕变体的龙纹,民间俗称象鼻子龙,侧面腿足间的纹饰亦如此。足端内卷马蹄,锼出回纹。

五、紫檀有束腰马蹄足宝珠纹炕桌

(1)拍品信息:

尺寸:高 32.5cm;宽 90.5cm;深 42cm

创作年代:清乾隆

估价:单位RMB850,000 — 1,200,000

(2)拍品点评:

紫檀木制,桌面攒框装独板面芯,有束腰。腿足自肩部向外弯出,至下端再向内兜转,即所谓“鼓腿彭牙”式,内翻涡纹足。此桌突破传统壸门式牙条,十分新颖,牙条雕宝珠纹及云雷纹。紫檀木大料稀缺,此桌腿足以大料整挖制成,足见其工艺奢华,尽显奢华。整体用料坚实,比例完美,做工精致,造型古拙凝练,韵味十足。

六、紫檀嵌理石大座屏

(1)拍品信息:

尺寸:高 93cm;宽 108cm;深 37cm

创作年代:清乾隆

成交价:RMB 8,970,000

(2)拍品点评:

整个座屏器身均为精选紫檀木,气度超然,装饰凝练。屏芯嵌大理石,石纹属天然面章,呈高低起伏,且色泽清润淡雅,如云山苍茫、烟笼天际之意境,就所选石料而言,已文气十足;四周紫檀边框光素无饰,似乎只起烘衬之功,边框之内槽亦随大理石的自然凹凸而载度;屏座的挡板成开光式,两端是菱花叉角,中间装有状如玉壁的卡子;站牙、披水牙子都雕以精美的拐子回纹,刀法娴熟,折转流畅,毫不滞郁,间透之布局堪为匠心之作。不难窥究,天作之木衬托自然之石,正体现着文人雅士的清赏之求,崇在自然,乐在心趣。

叹•广作家具

区氏臻品:酸枝如意脚圆台

如果说“京作”家具宫廷味浓、豪华气派,“苏作”家具轻巧雅丽、文人气息浓郁,那么“广作”家具则以用料硕大、工艺精湛著称。广作家具深具岭南文化底蕴,精细、华丽、大气,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作为中西合璧最早且成功的诠释,广作红木家具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创新。

17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艺术风格(风格术语,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中的两种。)正如火如荼。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窗口,最先接触到这些风格。在继承中国数千年家具工艺传统的基础上,广作人将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融入家具中,开创了“广作家具”。在诞生之初,广作家具上流淌着“敢为天下先”的血液。从那以后,广作家具就一直以“中西合璧”的特点发扬光大了几百年。

故宫典藏:紫檀雕西洋花纹扶手椅

清代广作家具制作在中国传统家具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各种家具形式和工艺技法,创造了花样多变的华丽的家具式样,而且用料厚重,富丽堂皇,这种新颖的家具逐渐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喜爱。

清代统治阶级追求一种绚丽、繁缛、豪华之气,这种思想集中反映在室内陈设上,贵胄显要们竞相斗奇夸富,“不差钱”的心理膨胀,他们调集能工巧匠大肆修建住宅、园林并配置相应的家具,彰显其显赫的气势,而广式家具富丽堂皇的风格特点尤其受到清代宫廷、官绅、文人的追捧和提倡,最终这项由民间兴起的家具艺术形式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推崇,并成为继苏作家具之后的另一种宫廷家具的主导风格。

清中期紫檀边座点翠竹插屏,屏上装饰镂雕西番莲式样的屏帽,此屏从用材、造型、雕刻、纹饰等方面来看,都凸显广州硬木家具的风格和特点

史载,雍正年间就有罗元、林斌、贺五、梁义、林志通等多位广东硬木家具名匠奉召进京供职。光绪皇帝成婚前夕,广东名匠梁埠特地被召入宫中,为光绪定制了大婚用的龙床。一时间,广州工匠在京城的身价和受宠程度大大盖过了苏州工匠。据考证,清代广东家具的制作名工辈出,清中期每年广东地区地方官员都要向朝廷进贡大批的广东地区名物,其中就有做工精湛的广作家具。清皇室每年除在广州定做、采购大批家具外,还从广州挑选优秀的工匠到皇宫,为皇室制作家具。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二十年,造办处曾从广州引进家具人才。

清中期紫檀嵌画珐琅西洋人物插屏

内务府造办处的“广木作”里汇集了来自广东地方的优秀匠师,为清代皇家打造家具器用,除了广木作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油木作”、“珐琅作”也承担了清宫广作家具的制作。清宫造办处的“广木作”为清代宫殿、行宫、寺庙生产了大量的家具,这些家具涵盖面很广,屏风、佛龛、盒座、香几等皆有,有些家具如“紫檀木西洋四方龛”、“掐丝珐琅玻璃油画格子”等作品明显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现在故宫博物院内还珍藏有不少广作风格的家具。

西番莲纹饰

其实,广作红木家具不仅在历史上最早实现了亦中亦洋的混搭,而且善于因地制宜、美丽与智慧并重的创新,例如将云南的大理石或岭南的螺钿镶嵌在坐具背板上,不仅为家具添上绚丽的光彩,而且能让南方漫长的夏天更凉快……也难怪,高深至专业学者,通俗至市井百姓,在谈及广作红木的时候都难免提到“创新”二字。创新,不仅是数百年来广作红木的精髓所在,而且也是其在现代社会延续生命力的源泉。

叹•广州

满洲窗

广州人的生活,尽在一个“叹”字。“叹”在广州方言里,是品味和享受之意。喝一口清茶,从心底里发出一声感叹:啊。这是由衷的赞叹,再形象不过。在广州,你不仅可以叹饮食,更可以叹建筑、叹设计、叹艺术。这座城市所展现出的气度和韵味,没有那种高不可攀的傲慢,也没有那种急功近利的压迫,它让人觉得可以亲近,想与之交谈,并且充满了可能性……本期《臻品荟》带您走进“老广”的“叹”生活,叹早茶、叹粤曲、叹古老的西关大屋。

叹早茶

广州早茶

一盅用盖碗泡的茶,两件可口的点心,“一盅两件”再加上一句“你饮佐茶未?(你喝早茶没有?)”,“老广”一天的生活才在叹早茶中慢慢地拉开序幕。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单纯是喝茶,还要吃点心。广式早茶丰富得奢侈,各式点心应有尽有。广式早茶点心有干有湿。湿点以粥花样最多:香米粥、紫米粥、皮蛋粥等;干点以精致为佳,皮子透明,像玻璃纸裹着馅,如饺子、云吞、水晶包;半透明的是素包子,隐隐约约的绿,像初春的江南田野;不透明的是西点,但只是西点的做法,馅还是咸的,因甜易饱起腻,后面的卤味就享受不了。面条,鸡蛋揉进面,滑爽有韧劲。早茶的小菜,大荤为主,如肠段、牛腩、凤爪等。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早茶“四大天王”分别为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是老广必点的点心。当然,既然称之为早茶,自然缺不了茶。与之搭配的茶水一般以红茶为主,暖胃去腻,利于消化,同时也与味道浓郁的茶点形成绝佳组合。常见的还有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菊普茶等。

广式点心——虾饺

“其实吃早茶就是吃时间的滋味,你必须有这份优哉的闲情。”一位“老广”如是说。或者这就是叹早茶的真谛:或约上三五知己,享受一份悠闲的滋味;或一家子围坐,享受一份天伦之乐。“叹”的其实不仅点心浓茶,更是其中的情感。

叹粤曲

正在表演的粤曲演员

一壶香茗加上一份报纸,指间茶香氤氲,耳畔粤韵绕梁,这曾经是人们所见到的广州老茶客们的习惯场景。如今,老广州的粤曲茶座虽然越来越少,但对于老一辈的广州人来说,叹茶叹曲,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粤曲是以粤语演唱,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奏。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其实,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因为它的音乐性强,曲调优美动听,注重声腔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特色,逐渐受到听众的喜爱。其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其整体,同时亦吸收诸如龙舟、南音、木鱼、粤讴、板眼等汉族民间说唱艺术。粤曲的唱腔也由原沿用戏曲的小生、武生、小武、花旦、公脚、花脸、正旦、正生、老旦、丑生十大行当,归为大喉(男角高腔)、平喉(男角平腔)、子喉(女角专用腔)等三大主要喉腔。

开着收音机,听着那熟悉的叮板,与生旦的嘤咛。对于粤曲,“老广”总是有一份特殊的情怀。而粤曲所反映的,不仅是遥远的腔调,更是一种慢生活。

叹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内部

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广州有一句俗语“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西关大屋曾经见证者时代的繁华与辉煌,所承载的是来自时代的厚重历史。

满洲窗

说到西关大屋,必然会想到三大特点:青砖结构,木趟门,满洲窗。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非常结实。而西关大屋以其门庭高大,装饰讲究而著称,它的大门和一般的大门有所不同,总共由三重门构成。第二重门就是趟栊。趟栊这个词在广州话里面是一个拟声的动词,广州话拉开门称为“趟”,关门称为“栊”,因此这个门叫做趟栊。它可以做到关而不闭,就是当趟栊关起来以后,人是不能进出了,但是不妨碍自然的通风采光。而满洲窗更是非常具有艺术感。“满洲窗”源自东北“满洲”在这里是北名南用。传统的“满洲窗”,一般由五颜六色的玻璃及木格组成窗花,蚀刻彩色玻璃花窗在阳光下五彩斑斓,异常漂亮。

入夏,行走在广州的旧西关大屋,老广就在西关大屋前坐着摇椅上,手里拿着蒲扇,听着咿呀的粤曲,享受一种在旧时光里的悠闲。这何尝不是在叹西关大屋呢?

榫卯结构,为何现代主要在红木家具中使用?

粽角榫

如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举世公认,日久弥香。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成百上千年,堪称人类轻工制造史上的奇迹。然而如此神奇的技艺,到如今,很多现代实木家具却已经不再采用,建筑上更是难见木质榫卯结构的踪影,传统榫卯结构并没有广泛存在于现在的家具制造和建筑业中。庆幸的是,榫卯结构在红木家具中依然广泛使用,一些复杂的榫卯结构,如今只能在一些传统的红木家具上看到,可以说红木家具已经成为了传承榫卯结构最重要的载体。本期《臻品荟》以区氏臻品制作的红木家具以及榫卯构件为例,为读者解读为何现代家具少使用传统榫卯结构,而红木家具能很好地传承这项技艺。

工艺复杂,难机械化生产

大部分传统榫卯很难在机械上通过制作简单模具、简单工序成型,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生产效率低,成本上升。目前现代实木家具广泛采用的方榫、圆榫、指接榫、燕尾榫是比较简单的榫卯,机械化程度很高,制作好模具,调好规格,半自动或纯自动的方式就能出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大多数传统榫卯结构是无法通过机械一次出型的。比如粽角榫,多用于框形的连接,从外部看,三个面都是45度的斜线,非常漂亮,三角齐尖,但是内部结构复杂。它需要自长短榫的根部起,向上削出45度斜肩,斜肩内侧挖空,板面边框转角处靠下一点的位置亦剔成45度斜角,此类榫卯几乎无法通过现代机械一两次出型,几乎只能全手动开榫,就连经验丰富的木工开料再开三个榫头,都需要半天的时间。结构合理而美观的粽角榫的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是目前大部分现代家具工厂不愿去承担的,反而是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红木家具企业在这个方面,很好地传承了这些复杂而经典的榫卯结构。

开榫之前,需要在木料上面划好线图

学习与传承期过长,人工成本高

榫卯结构严谨,精度要求高并且复杂,现在能熟练掌握这些榫卯制作技艺的木匠并不是很多。区氏臻品有许多工作了十几年以上的木工,他们能精准地把握开榫工艺,无论是开榫的质量和速度,在行业内都算优秀。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如区氏臻品一样拥有众多技艺出众的熟练工匠,现在红木家具行业老木工少,学徒更少,能很好地掌握开榫技能的工匠越来越少。另外,将一个学徒培养成细木工大约需要两年左右,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

区氏臻品的木工正在划好线的木料上开榫

榫卯加工对木材要求高

榫卯结构容易发生开裂、变形或松动,所以复杂的榫卯结构很多需要采用硬木做载体,连接才能牢固;并且榫卯的成本这么高,很多现代企业不愿意将其用在一些大众实木材质中,而材质重硬、昂贵的红木无疑是非常配得上榫卯这种“奢华”的连接构件的,它能很好地承载榫卯的价值,无论从物理学角度还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讲。

榫卯结构的传承,一方面是受到工业化板式家具的大量冲击,另一方面是技术没更新机械化程度不高,再加上从业者凋零,榫卯的传承很大一部分依附一直被诟病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红木家具产业,而大部分还在做榫卯的工匠,也多在红木家具企业工作,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一味的机械化,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是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手作依旧是红木家具的主旋律,榫卯结构也会通过红木不断传承下去。

区胜春:点滴工艺,终成臻品

区氏臻品董事长区胜春

但凡“大家”,在很多人眼里,皆是气质不凡,渊博睿智。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每每提起“区胜春”这个名字,相信很多朋友都会略微带着些许崇拜。他是风行御宝及区氏臻品的创始人,他是岭南古典家具三大家之一,还可以说他是一位古典家具领域里的探路人。

旷达豪迈、疏财好客、温文尔雅、为人真诚,这是区胜春给身边朋友留下的印象。虽已年届六旬,但他对于古典家具的狂热丝毫未减,每天仍奔走在车间里、展厅中,他笑言每天要看过、摸过店里的家具,心里才安心。

作为创始人,不夸张地说,区胜春是区氏臻品真正的“心脏”。多年来,他遍览明清家具之经典,由他设计监制的古典家具更是材质精良、工艺严谨、造型优美,在红木家具收藏圈内广受推崇。

区胜春为红木爱好者现场签名

入门难,不能纸上谈兵

虽然他总是说自己读书少不会说话,可是,一谈起古典家具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来却是滔滔不绝,幽默风趣,从初出茅庐的懵懂新手,一直讲到他创办风行御宝及区氏臻品的那些事儿。如果这一切能够精简成一句话,那便是,区氏臻品的发家史,就是区胜春的奋斗史。虽然老土,但很贴切。

当年区胜春像许多年青人一样,为了生计,16岁左右就从学校出来,到建筑工地去做工。工作不忙时就做些木工,整门弄窗的,慢慢学到了一定的技巧和工艺。后来,工艺学到手,他每天趁着休息就在家做些木活比如做夹板拉到市场去卖,一天工作12小时甚至更长,用不断的工作换来了不错的收入,用他的话说,工作之余赚点外快一个月也有百来块,在当时来说已经很好了。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即使无法让人回头,却能回味。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而此时,区胜春也在思索着自己的转型路。

古典家具历来以精湛的工艺、浓郁的民族风格,深受海外华人的喜爱。80年代以来,不断有港澳台同胞回到家乡动员亲戚、朋友代为收购古旧家具出口到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使广东在古旧家具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最早做这门生意的商人也多集中在江门、中山等地。市场形势的继续走好,使区胜春很快在古典家具行业中找准了方向,开始了收购家具的行当。

区胜春父子与红木家具爱好者合影

其实,做收购生意,不是想象中的简单,木材的真假以及家具的具体年份,这些对于当时“零基础”的区胜春来说,困扰颇久,“最早开始做当然也走眼过,交过学费。但是这些都是要靠经验积累的,不是翻着书本学,纸上谈兵。怎样辨别家具的好坏,真的很难用口说。只要拿出两件工艺和形制完全不同的家具,马上就能看出效果来。”后来,认识的人多了,他就跟着这些行家全国跑,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西都去,看得多了,眼界自然提高,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除了故宫,仅此一家

当收购生意稍有起色,区胜春又有了新的“烦恼”。有些家具因为年代久远,没有得到保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缺和破损。看到这些“受伤”家具,他很是心疼,当下决定召集各路工匠好手进行修复整理。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尤其对于一些年代久远或者破损严重的明清家具来说,每一道工序一点都不能马虎。清洗、去漆、整修、精打磨、上漆,都有严格的检测标准及工艺流程,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些家具收回来,我们一般会先用清水洗掉表面的灰尘和泥土,再用细砂纸轻轻擦掉原漆,在做这个步骤时要非常的小心,稍不留神就会破坏家具精雕的部分,影响整体效果。”他还说道,“有些断胳膊缺腿的家具还要去找同样的材质补完整,这样一来,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就高了。现在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做这项工作,都承包给别人了。”当这门手艺逐渐成为一种远去的情怀,国内几乎找不到一家企业在做这项工作,除了北京故宫和区氏臻品。它有专业的团队,也有能干的工匠,随时待命,飞赴全国,能够让每一件破损的家具重新焕发迷人魅力。

“其实,现在也有很多客户上门让我们修复家具,但我们不想再做了,特别浪费人工。”他的语气中带着点遗憾。过去业界重材不重艺的行径,让很多优秀的木头白白浪费,让很多本该流芳千世的经典佳作过早湮灭。区胜春的拒绝,并非本意,他只是不想用自己的努力来为这些红木商人们的不负责任买单。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红木人应有的大气魄与大智慧。

区胜春与红木爱好者交流古典家具

同时由于区胜春的勤勉、好学和聪慧,也让他在工作中逐渐掌握了古典家具的制作技艺。期间,有不少香港和澳门的客户闻声而来,带着他们购买的明清家具作为样板,要求按照同样的款式和工艺进行制作。就这样,他一步步做起了高仿家具,而后更创办了声名遐迩的风行御宝和区氏臻品。

型材艺韵,绝不是随口之语

在收藏界,只有具备“型材艺韵”四个要素的古典家具才称得上是艺术品。“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家具用了好料,却没有制造出好产品,实在是有点可惜了。”区胜春感叹道,“型材艺韵这四个字可不是乱说的。我每次看到那些品相差、形制差的家具,都感到挺心疼的。”

无论是早期的风行御宝,还是今天的区氏臻品,虽是以高仿家具起家,但他们也在不断改良创新中做出了区氏特色,这也与区胜春本人“追求极致”的精神有着一定联系。他说,做古典家具,一定要先对它有感情,然后再从不同途径去了解它、学习它,提取它最优秀、最精髓的部分。当心中有了个标准和方向,做起家具才会得心应手。“以前我们在仿制清宫廷家具的时候,除了买专业书籍作参考外,还专门跑去故宫,把每个宫殿、每款家具都看一遍。故宫是不给拍照的,看到特别好的家具我就用相机偷偷拍下来,回来学习。”这份对古典家具的热爱,不是所有人能做到。

“一款上佳的红木家具,需要工匠们一点一滴下功夫。以凿、雕、修、刮、磨等精妙的传统技法,才能创造出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家具精品。”如今,区氏臻品作为高端红木艺术家具领域中的优秀品牌,对于产品质量、品相形制有着严格要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均精益求精。区胜春还提到,作为企业领导者,更要积极走出去,了解市场行情,了解消费需求,也去学习其他优秀企业的成功之道。就古典家具本身来说,纯粹地仿制,是行不通的,也不利于企业发展。榫卯、线条、雕刻、形制等都有很多学问,不是一两天能学好,只有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古典家具和传统工艺的认识,才会做出好产品。

区胜春常常翻看相关古典家具书籍

平时经常在展厅里走动的,除了客户、销售员外,还有很多的红木爱好者,有本地的,也有国外的。他们因为区氏臻品而相聚,也因为区氏家具有了共同的话题。早年因着收购古旧家具的机缘,区胜春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和其中的很多人结下了革命般的情谊。现在,只要有闲暇的时间,品一盏香茗,细诉一段红木故事,这是属于他与老朋友之间的乐趣。

有句话说“最理想的人生,大约就是在人生所有的重大节点上,在生活所有的平常细节中,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自由地选择吾爱。”事实上,区胜春也做到了这点。他找到了毕生的“挚爱”,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用他的特立独行、无所畏惧的精神闯荡红木圈!

雍正三美——鼻烟壶鉴赏笔记

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会长

全联中国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全联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会长
 

不是雍正皇帝拥有的美人,也不是雍正皇帝瞩目的美人,更不是雍正时期家喻户晓的美人。

本文所称雍正三美,是指我收藏的三个鼻烟壶。

与雍正皇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与雍正时代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与雍正时期瓷器艺术成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与雍正时期艺术鉴赏风俗风气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豇豆红釉瓶式鼻烟壶

风度、典雅、色调宜人。

追根溯源,豇豆红瓷器的烧造应在康熙晚年,与当时非常有名的郎窑红并列伯仲。豇豆红因其釉色如豇豆皮色而得名,还有非常美丽的别号美人醉和桃花片等。豇豆红的烧制虽几乎贯穿于整个清三代,但清三代有关豇豆红鼻烟壶的记载却很少,保留到今天的豇豆红鼻烟壶更是凤毛麟角。

本人所藏的这个豇豆红鼻烟壶,是唐山的一个朋友赠送的,发色和色变都和经典的豇豆红有差距,与壶友反复把玩切磋,认定断代为雍正晚期更为准确。

窑变釉梅瓶式鼻烟壶

稳重、端庄、深邃迷人。

那蓝褐相间交相融流的釉色,如瀑布飞流千尺,让人们在静静地欣赏中能听出自然界的交响。窑变釉创烧于雍正朝,以其釉色的变化无常而著名,偶然意外怪异无双的艺术效果,给人们的艺术欣赏增加了无穷无尽的魅力和想象。

本人此藏来自市场,是北京地区建筑工地所出土的古董精品之一。将军罐式造型,勺盖俱全,业内专家非常神秘的告知曰:雍正本朝窑变釉鼻烟壶的典型器。

钧釉直筒式鼻烟壶

小巧、灵秀、活泼可人。

那蓝色的水珠,那绿色的水珠,那紫色的水珠,仿佛当代艺术大师的水粉画或油画,不由人不随着画面的色彩而遐想:蓝色的葡萄清纯欲滴,绿色的葡萄春深似海,紫色的葡萄飘渺若霭。炉钧釉创烧于雍正年间,釉色红蓝相间,釉面流淌感大。

本人此藏也是来自市场,也是源自北京建筑工地的出土物,盖已不在,勺还堵嵌在壶口里侧,没有弄出,还不知此勺的制作材料是象牙?是鹿角?是金属?细观其釉,绝没有雍正时期炉钧釉色变化的大紫大蓝,更没有雍正时期炉钧釉色流淌的大起大落,小巧、灵秀、细腻是其釉色变化和釉色流淌的主要特点,由此推断,它不是雍正本朝的东西,应在乾隆晚期,甚至乾隆晚期之后。

说雍正三美,不是说他们的造型美,尽管每一只鼻烟壶都有他显示美妙的造型。

说雍正三美,不是说他们的来历美,尽管每一只鼻烟壶都有他曲折美妙的故事。

说雍正三美,笔者在本文中关注的主要是他们的颜色美或釉色美。

三只鼻烟壶摆放在一起,其颜色美、釉色美的特点更显得突出。

都是颜色釉范畴。颜色釉又称单色釉。康雍乾三朝把单色釉瓷器的烧造技艺推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峰。而豇豆红、窑变釉、炉钧釉又可以称为这座单色釉高峰中的佼佼者。

正因为此,本文所言的这三只鼻烟壶称其为雍正三美当不为过。

豇豆红虽创烧于康熙时期,但雍正时期也在延续烧制,且本人之藏壶断代又恰恰在雍正时期。

窑变釉、炉钧釉都创烧在雍正朝。本人藏窑变釉鼻烟壶就是本朝的产物。

本人藏炉钧釉鼻烟壶虽晚于雍正时期,但炉钧釉诞生于雍正朝,其烧制的根源寻来寻去也还是离不开雍正。

研究雍正三美,才发现雍正三美的釉色本质都属于窑变釉范畴。

都没有预期的统一、一致。都不是呆板的千篇一律。同一个品种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东西,绝没有重复可言。

正如稗史汇编所述: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变是雍正三美的核心原因,也是雍正三美的关键所在。

说到此处再观雍正三美,便觉得三美之所以美,恰恰在于装扮他们的釉色都有着变化跳动的节奏和旋律,动感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豇豆红烟壶——争相怒放的粉红色的珊瑚红花色宜人。

窑变釉烟壶——飞流直下的蓝褐色火焰瀑布撩人心脾。

炉钧釉烟壶——阳光下跃动的紫蓝绿水珠铺就的葡萄之海跃无边际。

动感之美会给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任你睹物思人海阔天空。任你信马由缰奔腾万里。任你夜阑更深畅游星海。

你可以想像出成千上万个豇豆红,美人醉,个个都会媚态楚楚,动人心脾。

你可以想像出成千上万个窑变釉,瀑布的世界,个个都会波澜壮阔,空谷轰鸣。

你可以想象出成千上万个葡萄之海,烟波渺渺,如诗如画,如醉如痴。

象是有魔术师上手操纵:

粉红色的珊瑚花不间断地从壶身涌出,越涌越多,涌在无际的思绪里,涌在无边的梦里。
蓝褐色的瀑布声在壶身鸣响,越响越大,响在无际的感慨里,响在无边的赞语里。

紫绿色的葡萄海从壶身漫延,越延越远,蔓延在视觉难达的时空里,蔓延在包容万千的心胸里。

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之大,令无数个艺术大师都拍案叫奇都自愧不如。

雍正三美真所谓以小见大、以小胜大的艺术经典之作。

三美对比,各自的特色更加突出。

豇豆红的基调——粉红。

窑变釉的基调——褐蓝。

炉钧釉的基调——绿紫。

粉红之美更显得鲜艳。褐蓝之美更显得深沉。绿紫之美更显得悠闲。

于是我们从三美的对比之中更加形象地理解了对比手法在鼻烟壶赏玩之中的强烈效果。在对比中赏玩,理解会更深刻,感觉会更真切,想象会更遐远。

啊,这三个金属釉料缔造的娇女。

这三个金属釉料在高岭土坯胎上浓妆淡抹的娇女。

这三个金属釉料在熊熊火焰中涅槃的娇女。

不是大自然的尤物胜似大自然的尤物。

是人类智慧与大自然魔力天衣无缝的高度默契高度和谐高度统一。

是我国瓷器发展史在雍正时期的一个惊叹号。

是浩如烟海的鼻烟壶档案中让人春心激荡的光彩一页。

© 区氏家具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109408号 红木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