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是所有工艺细节的总和
藤编


软屉,指家具中凳面、椅面,榻面等采用藤篾编成的面子,是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具构件形式。晋代史作家常璩在其所著《华阳国志》记载:“三国时,蜀有汉原工匠马氏,以山藤泡而亮之,细雨密绕之为成形,以土法熏蒸色呈金黄,形似龙榻。初为自娱之用,后邻人知之,认为巧,纷纷钱币贷之,随入市为业”。由此推断,在我国,藤编起源至今最少已千年。软屉随着家具的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清家具软屉工艺细如丝织,紧密坚实,有的还穿织成各种花纹,可用百年而不坏。


软屉透气松软,可以缓解疲劳,对人体有很大好处,这也是软屉在明清高档家具中大规模采用的原因。但由于藤编软屉相对于木板不耐长期使用,到了现代,很多红木家具都不再采用,会编藤的细藤工也越来越少,这一传统工艺也有了逐渐没落的迹象。


软屉用细藤穿织成各种花纹


稍稍留意一下区氏臻品展厅的家具,您会发现,区氏臻品制作的很多明式风格、苏作风格的家具,大量采用了软屉,可以说区氏臻品很好地保留和传承了这项传统的藤编工艺。


软屉的柔软


藤编工艺最传统的是苏工手工编藤,是江南地区的主要造法,因此也沾上了江南水乡柔软温和的品性。藤一般生长于热带,岁月经年,日渐老去的藤极为坚韧,但劈成丝后又很柔软,在手艺人指间缠绕盘旋,百转千回。软屉一般分为两层,下层为棕屉,上层为藤面。藤面由细藤、竹面和其他丝线做成,藤的宽度根据家具的不同一般有1.5mm、1.75mm,2mm、2.5mm四种规格。藤面有直编或者对角编两种编法,但都需要保证每一根藤都要笔直,并且藤与藤之间的间隙都分布均匀,这样编织出来的藤面又细又密,纹理丰富多变,有着水波样的暗纹,整个藤面透气平滑、柔软舒适、美观文雅。


软屉藤面下是棕面,是主要受力面


软屉的坚韧


有些客户刚接触区氏臻品的软屉家具时,常常不敢用力坐上去,怕把软屉给坐坏了,这种担忧大可不必。软屉的下层是棕面,棕面起着保护藤面和辅助藤面承重的作用。棕藤编织的方法就是在木材框的内边缘有序打眼,先用湿棕绳(棕绳数量一般3到8根,数量多韧性强一些)在框内穿成网,棕绳网干燥收缩后绷紧成底。其次,软屉的工艺还体现在打屉眼上,屉眼排列不是直的,而是左右成“之”字形排列,这是从力学角度考虑的有效分散承重力。


拉藤工艺


拉藤工艺


软屉家具使用时主要受力部分均由下面棕面承受,但是一件好的软屉家具会通过合理的造型与工艺,将承受力分散至其他部位。以区氏臻品制作的禅椅为例,其不仅在形式上实现了文人们所追求的俊雅、挺拔、疏朗、空灵的视觉美感,而且还巧妙地完成了荷载力的传递。坐者所产生的荷载力先由禅椅座面软屉传递到边抹,再由边抹传递到腿足。这一传递过程决定了腿足、边抹、管脚枨、扶手为承重性构建,罗锅枨、矮老、牙板为辅助性构件,还决定了禅椅用材的基本比例关系,因此一件造型比例合理的禅椅,其软屉是非常耐用的。软屉相对于一些现代家具中的布艺、皮革家具,使用寿命是比较长的,而且藤面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老化后,会更古朴、自然、漂亮。


区氏臻品制作的禅椅大量采用软屉


软屉的珍贵


有的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动辄就问坐面是不是独板,认为独板硬屉好,还有的消费者认为自己买的是红木家具,当然全红木的最好了,这类消费者关心的重点是木材,而不是家具以及蕴含在家具中的艺术和美学。


软屉与苏式家具是非常相得益彰的,它很好地表现出了苏式家具的柔美文雅,简练秀气,而且它的价值并不比硬屉家具低。藤编是一项非常耗时耗力的工艺,手工耗时较大,人工很高。像用在罗汉床上那么大一块的藤面,对藤编艺人来说,就是一项大工程了,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像区氏臻品有些客户要求将一些硬屉换成软屉,都会另外加钱,可见,好的软屉,比一块红木板材还要贵。


区氏臻品采用软屉做成的杌凳


然而软屉虽好,但现在却越来越少艺人在做这项工艺。在苏州,有些手工艺人编一天的藤,却赚不了多少钱,所以年轻人都不肯学,而会藤编的老手艺人渐渐老去。如今,藤编被挤在时光一角,不复当年风光,藤编的未来堪忧。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作为一种老工艺,藤编依然还有市场,并且加入了很多年轻的购买者;另外,还有很多像区氏臻品这样非常注重传统工艺的企业传承这些技艺,并用一己之力将这些工艺推广传播,让更多人认识这些工艺、了解这些工艺。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还有这么多人为之努力,昔日的编织文化,昔日工匠指尖的韵律,还将在这个时代传播和流转。


所有事物都应该被温柔地对待,手艺也是一样,藤编也该如此。


© 区氏家具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109408号 红木家具